泾瑞环境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来源:
浏览量: 54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2-22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

  作战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4日

  平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年)

   

  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稳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按照《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平凉市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着力整改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强化联防联控,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气,努力完成省上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全面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紧盯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优良天数达标率三项重点考核指标,持续开展工业、扬尘、机动车、燃煤和生活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制度措施落实常态化、精细化和网格化。到2020年底,平凉中心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至76微克/立方米以下,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9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消除人为导致的重污染天气。6县(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完成省、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产业布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划定编制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改、扩建涉气项目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城市建成区现有建材、砖瓦、预制厂等涉气企业,按计划实施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严控“两高”行业准入。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遏制盲目重复建设水泥、平板玻璃等“两高”行业项目。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必须按国家政策规定,实施减量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重要条件,以总量定项目。(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环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印发的《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规定,加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全面压减过剩产能,加快“两高一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按期完成省、市过剩产能压减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任务。(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牵头,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市财政局配合)

  (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4.有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认真落实《平凉市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2018—2021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实际,在城市建成区和重点镇区,优先发展集中供暖,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进度,集中供热难以覆盖区域,实施各类分散式清洁供暖。着力实施“热源侧”和“用户侧”提升改造,完成燃煤供暖设施清洁化改造。优化供热管网规划建设,推进联网运行,加快老旧管网设施改造和系统升级,降低输配损耗。按照清洁替代、经济适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综合采用各类清洁取暖方式,替代燃煤取暖。逐步实施平凉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周边乡镇居民取暖土炕、小火炉煤改气、煤改电或洁净型煤替代工程,在农村集中开展改灶、改炉等专项工作,推广采用碳晶、电热膜等采暖新技术,推行绿色生活方式。2018年改造完成3万户,2019年、2020年完成省上下达改造任务。泾川、崆峒等天然气管网覆盖到位的区域,实施“增气减煤”工程,“煤改气”项目必须坚持“以气定改”,确保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管理。(市能源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农牧局、市环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按照《平凉市电能替代实施方案(2018—2020年)》目标要求,充分发挥电能清洁、安全、智能优势,在清洁供暖、工农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民用等领域,推行“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到2020年,实现电能替代电量35亿千瓦时,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量约43万吨,促进电能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甲醇代煤”、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市能源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等单位配合)

  6.加强煤炭市场管控及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平凉市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根据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年度制定煤炭消费指标,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降低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完成年度控制目标。7县(市、区)要不断完善和规范运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煤炭交易市场和集中配送体系,交易、配送的民用煤炭必须符合平凉市燃煤质量标准,实现“覆盖城乡、管理规范、煤质达标”的煤炭质量管控目标。在优质煤普及使用的基础上,加大民用洁净型煤推广力度,全面落实洁净型煤财政补贴政策,平凉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城区全部使用洁净型煤,其他地区倡导使用洁净型煤。加大煤质抽检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劣质煤行为,杜绝劣质煤流入市场。(市能源局牵头,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配合)

  7.全面完成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通过淘汰拆并、清洁能源改造、环保达标治理等方式,完成在用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内分散燃煤锅炉应淘汰并网。天然气管网覆盖内分散燃煤锅炉,在落实气源和供气量的前提下实施煤改气。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管网未覆盖区域燃煤锅炉,应按省市要求实施烟气达标治理或清洁能源改造。偏远乡镇地区,受经济等条件制约暂时无法淘汰或用清洁能源替代的燃煤锅炉,可采取使用洁净煤等方式实现锅炉烟气达标排放。每小时20蒸吨(14MW)及以上燃煤锅炉纳入市级重点污染源清单,按要求开展监督性监测。(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工信委配合)

  8.落实禁燃区各项管控措施。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开展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禁燃区面积要达到建成区面积80%以上。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最低执行环保部2017年《高污染燃料目录》I类(一般)规定,要明确禁燃区内燃煤企业大户退出的时限和措施,严禁在禁燃区内燃用不符合要求的煤炭及其加工的固体和液体产品、未加工成型的农林固体生物质、工业固体废弃可燃物、生活垃圾和原油、重油、渣油、机油、煤焦油、稀料。(市环保局、市住建局负责)

  9.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政策标准,大力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逐步实现重点用能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城市新建建筑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实施供热计量改革,推行“分户计量、按热收费”模式,促进热用户端节能降耗。以城镇住房为重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质监局、市农牧局、市工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10.调整货物运输方式。制定并落实《平凉市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现有城市铁路、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市工信委、市交通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11.加快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定《平凉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对于超标排放但具备治理条件的柴油车,应采取柴油机智能修复处理集成技术(LFA),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督促国三柴油车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通过规划可行驶路线等方式,划定重型车辆绕城路线,依法明确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辆禁限行区域、路段以及绕行具体路线,严控重型高污染车辆进入城市建成区。2019年底前,在平凉中心城区主要进出口、高排放车辆通行主要道口安装“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在大型企业货运车辆出入口开展安装尾气遥感监测设备试点工作。继续做好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柴油货车淘汰任务,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汽车。(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发挥机动车排气监管平台作用,全面实现机动车环检和安检同步。环保和公安等部门联动,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规范环检机构审核认证,严把检测质量关。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市环保局、市公安局牵头,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

  12.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2020年底前,完成全市现有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等。鼓励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逐步淘汰高排放、超服役年限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对于不具备淘汰条件的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支持其安装大气污染后处理装置。(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平凉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汽车。加快党政机关、公共场所、社区充电桩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环境,扩大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市工信委、市能源局、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14.加快车辆油品质量升级。2018年,全市启动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前期准备工作。2019年1月1日起,全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全面开展汽油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回头看”,所有加油站气液比、排放浓度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配合)

  (四)调整优化用地结构

  15.实施生态增容工程。继续加强城市生态增绿减污,降低沙尘、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巩固、提升平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果,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广保护性耕作、林间覆盖等方式,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建设城市绿色廊道,实施“退工还林还草”,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市国土局、市林业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农牧局配合)

  16.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对所有露天开采矿山摸底排查,建立管理清单。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原则上不再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大力推广绿色勘查和绿色开采,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矸石山治理。(市国土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17.狠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加强对建筑、拆迁、水利、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物料堆场等各类工地及裸露地块的扬尘污染监管,在建筑工地土方开挖和棚户区拆迁过程中,现场要同步实施湿法降尘作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施工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规模以上土方施工工地要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治理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实行“黑名单”管理。各类施工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和“三个必须”抑尘措施合格率达到96%以上。(市住建局牵头,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国土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配合)

  (五)生活面源污染防控

  18.加大道路扬尘管控力度。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到2020年,平凉中心城区机械化湿法清扫率达到70%以上,其他县(市)建成区达到60%以上。(市住建局牵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配合)

  对城乡结合部市域出口路段、县、乡、村道路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对扬尘污染严重和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硬化、改造,确保公路洁净安全畅通。制定平凉市高速公路东出口至四十里铺镇道路、峡门沟道路及水泥专线道路扬尘综合整治计划,明确目标责任,靠实工作措施,建立日常清扫保洁制度,有效降低道路扬尘。(市交通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工信委配合)

  19.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严格落实禁烧规定,严禁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严厉查处各类焚烧行为。坚持堵疏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养殖场通风环境,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排放。(市环保局、市农牧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强化餐饮业油烟治理。2018年底,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餐饮经营场所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并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新建餐饮项目要严格按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使用清洁能源并落实油烟治理措施,实现稳定达标。严禁将油烟排入下水管道等地下通道。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擅自停运油烟净化设施和超标排放行为。(市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开展露天烧烤规范和整治,依法取缔占用城市及公共场所从事露天烧烤的流动摊点,坚决查处固定门店室外设炉灶进行露天烧烤的行为。(市住建局、市食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紧盯元旦、春节、元宵节、燎疳日及婚丧嫁娶日等重点监管时段,对城市建成区特别是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区域和场所严防严控,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结合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适当扩大烟花爆竹禁燃区范围和管控时段。(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

  22.加强各类园区建设管理。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减少工业集聚区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广集中供热。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

  23.推进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实施火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底前完成计划内中电建甘肃能源崇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鼓励W型火焰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对于关停机组的装机容量、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允许进行交易或置换,可统筹安排建设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整治。开展水泥、建材、陶瓷、火电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并建立管理清单,到2020年底前对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按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完成深度治理。坚决关停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工商局配合)

  严格管控辖区内煤场、料场、渣场扬尘污染,做好防风抑尘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工业企业的粉状物料或者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均采取入棚、入仓等方式密闭存储和运输,块状物料采用入棚入仓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设施进行存储,并设洒水、喷淋、苫盖等综合防尘设施。(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配合)

  25.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和整治。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有机溶剂,涂装行业推进非溶剂型涂料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VOCs排放;包装印刷行业推广环境友好型油墨,在末端建立密闭废气收集系统,实施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开展VOCs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2020年,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

  (七)实施专项行动

  26.开展大气污染“冬防”攻坚行动。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认真部署大气污染“冬防”攻坚行动,细化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污染源的集中监管,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市大气办要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平凉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冬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冬防”重点措施落实不力、存在问题突出、目标任务欠账大的,进行通报、约谈或提请市政府进行问责。(市环保局牵头,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27.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制、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对列入整治清单的“散乱污”企业,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区别情况分类处置。2019年底前,列入关停取缔类的,坚决予以取缔;列入整合搬迁类的,要按照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列入升级改造类的,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市工信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工商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配合)

  28.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以“管车、控量、限行、治理”为抓手,统筹油、路、车管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加强柴油货车生产销售、注册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天地车人一体化的全方位监控体系,实施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公安、交通运输、环保、质监、商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柴油货车尾气超标排放、销售不达标油品等违法行为。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具备条件的安装污染控制装置、配备实时排放监控终端,并与环保部门联网。2018年底前全市完成1300辆治理任务,2020年底前按省上要求完成辖区内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目标任务。(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质监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配合)

  29.开展工业窑炉治理专项行动。制定工业窑炉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把工业窑炉治理作为日常督查检查的重点任务,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各类工业窑炉管理清单。鼓励工业窑炉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质监局配合)

  (八)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30.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应急响应标准,同一区域内要统一应急预警标准;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统一发布预警信息,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市环保局牵头,市气象局配合)

  31.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建立完善重污染天气污染源减排清单,提高应急预案中污染物减排比例,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0%、20%、30%。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严格落实洒水抑尘、施工场地停工等措施,有效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

  对水泥等重点行业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并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市工信委、市环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2.落实环保工作制度。严格落实环保监督管理责任、排污许可管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和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等五项环保工作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证管理名录规定行业的许可证核发,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市环保局负责)

  (九)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33.拓宽投融资渠道。市县(市、区)财政支出要向蓝天保卫战倾斜,统筹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重点支持涉及民生的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煤炭交易市场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和大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财政局牵头,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34.提升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质控考核与实验室比对、第三方质控、信誉评级等机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建成并正常运行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微测网,提升监测能力。(市环保局负责)

  35.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移动源遥感监测网络,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2019年底前,建成市级遥感监测系统平台。(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

  (十)严格执法监督

  36.加大现场执法监管力度。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创新环境监管机制,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强化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重点加强对工业窑炉、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扬尘管控等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将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进行整治。(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配合)

  37.加强机动车和油品质量监管。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保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行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或勾兑调和油,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

  38.优化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以街道(乡镇)为主,部门联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一步优化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排查摸底、宣传动员、立行立改、综合执法、调度考核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有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环保局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高度,清醒认识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性,严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决策部署。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协调指导到位,考核奖惩到位。

  (二)靠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方案要求,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实行清单责任管理,确保方案落到实处。市直各牵头部门是行业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明确任务台账,提出可量化评估、可检验成效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强化备案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督导本系统(行业)扎实落实工作任务。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和终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内容,严格奖罚兑现,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完不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实行“一票否决”,对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重点工作任务欠账大的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督查考核局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汇总评比并向媒体公告,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部门单位要通报批评。

  (四)开展预警调度。各县(市、区)政府要逐月确定重点工作任务,每月2日前向市大气办报送上月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及当月重点任务计划。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牵头负责的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强化督查指导,每月3日前向市大气办报告上月牵头和负责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大气办对各部门、各县(市、区、管委会)重点工作任务实行清单管理,建立台账制度,定期分析研判、预警通报、督查公布、评比考核。

  (五)加大宣传力度。市大气办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每月在主要媒体发布7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监控企业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舆论曝光和微信平台,向社会公开当地空气质量状况、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及市民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倡导植绿护绿、文明过节、文明祭祀、绿色出行、减排禁燃等保护环境行为,努力营造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良好氛围。

   


上一条:无

下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264

相关链接:

甘肃泾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电话:0933-8693665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泾水嘉苑7号楼301号营业房

平凉泾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933-8211256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仁爱路以东、市人社局北侧恒和大厦1805

泾瑞环境公众号

平凉泾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泾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19000242号-1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管理登录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323号